轉載自新浪網揭鈞大哥部落格,本篇圖文皆蒙揭鈞大哥授權轉載,為尊重著作所有權人,還請鄉親好友切勿自行轉載,不週之處還請見諒。謝謝!

 

誠正中學照片勾起的回憶

揭  鈞 

私立誠正中學最後的團體照,並祝新年快樂!

 

19540320-誠正中學智班合照-揭鈞-AS.jpg

 

誠正學校是孫立人在台灣身為陸軍副總司令和總司令時,由陸軍總部承辦(私立)的軍人子弟學校。

第二排坐著的是師長們,左起:宋承治,王川磊,劉維典,王榮武,胡惠民,錢自力,王景佑校長,

熊邦彥,陳欽謨,羅翠(萃)謨,劉德嘉,徐裕忠(體育老師)。

前排右一容孝先,右二王本富,右三蔡龍三….右六王冠華,右七楊宗閩....其他同學的名字有些記不得了。

 

一位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的網友,對平遙文化歷史興趣很濃,追蹤山西人劉維典的故事,多才多藝的劉維典是我初中的老師,對我很愛護,指導我誦讀論語、古文、唐詩等,還特別指導我寫書法,他籌組“石室出版公司”,印行他的許多著作,其中有些提到學生,我是他的學生之一。近日這位平遙的網友問我是否有劉老師的照片。

 

我的初中年代(1953-1956)距今2017年超過一個甲子,那個年頭很難得照一張照片,雖然沒有錢,看到心愛的照片還是買下來,我珍貴地做成照相簿,認真地保存起來,帶著它東奔西走,孫將軍被陰謀所害之後,深怕政工人員知道要燒毀,於是藏藏躲躲,甚至帶著它飄洋過海。

 

翻箱倒籠終於找到相簿,拿出來打開時先聞到陳舊的氣味,反而覺得溫馨,也許是對舊書籍敏感,不過心中感觸良多,不覺眼中淚水盈眶。

 

 

幼年兵總隊被強迫解散

 

看到照片想到陸軍幼年兵總隊,1953年2月被強迫解散那天好像就在眼前。為什麽被強迫解散?經過近65年的探討,我想到的原因是(1)蔣經國要繼承父親蔣介石(家天下),必須鏟除有能力、有聲望的人物,孫立人是其中之一,蔣氏政權要消除他和他的一切建樹,要把他的所作所為消失無存,永遠不記載在歷史上,同時警告孫總司令他沒有權力,也試探孫將軍的心態。(2)蔣經國看中這些曾經受過苦難的幼年兵,經過孫將軍良好的訓練和教育,必須收攬幼年兵到他的“政工”麾下,培植效忠他個人的勢力,來鞏固蔣氏的政權。

 

鳳凰“大視野”專欄中,“蔣經國在台的政戰之路【phtv.ifeng.com/a/20150720/41338800_0.shtml】”節目上訪問到蔣經國時期總政戰副主任熊德銓將軍,熊將軍就是“政工幹校”收攬的333名幼年兵之一。這些幼年兵後來成爲蔣經國政工的骨幹,不過他們沒有忘記幼年兵總隊的創始人孫立人將軍,2011年3月31日還發起了“幼年兵總隊成立六十周年紀念”,追憶孫總司令。熊德銓說過,我們是被遺忘的一群,尤其在孫立人冤案爆發後,很多人刻意保持低調,但這份兄弟情,經過60年都沒有改變。台灣作家、記者、時評作者、資深新聞人桑品載,本來也是幼年兵調到政工幹校的。還有些顯赫人物,遠在加拿大的我,如今對台灣情形缺乏了解。

 

《孫立人傳》作者沈克勤先生首次見到我就說:“幼年兵總隊解散前夕,老總(孫總司令)去請彭孟緝幫忙,要保留幼年兵總隊,談到三更半夜,用心良苦啊!無法挽回他好疼心啊!”

 

孫立人無法挽救幼年兵總隊,決定私人資助五個幼年兵,送到普通學校受教育,第一步是安排我們在他創立的陸軍子弟學校“誠正學校”從幼稚園到初中。我是其中之一。

 

 

誠正中學 繼遭 幼年兵總隊 的命運

 

誠正校徽-X-S.jpg

在幼年兵總隊一年多期間,長官們開始跟我們講話的時候總是先說:“各位同學, - - -。”我們是幼年兵,也是學生,我們抱著自覺、自愛、自治、自信、誠實、和榮譽去履行這個身份。

 

初到誠正學校,成為一個普通學校的學生,“學生”多麽純潔天真、充滿希望的身份!更覺得自己幸運。這是孫立人辦的陸軍子弟學校,他的堂妹夫,北平師範大學畢業的王景佑擔任校長,貴州師範學校畢業的堂妹孫菊人也在那裏教書,同學們的父親,很多是駐印軍的軍官,他們是遠征軍的骨幹,抗日的健將。同學們對我們五個幼年兵,十分好奇,知道我們是孫總司令送來的,沒有自己的家人在台灣,對我們非常親切,就像弟兄姐妹一般。那時在台灣的小學和幼稚園,先教註音符號再認字,我們幼年兵沒學過註音符號,有些高年級的大姐們自告奮勇教我們註音符號等,林忠和我是廣東人,我們普通話發音不準,引得大家發笑,我們兩個插入小學六年級下學期,級任老師文大強讓我們一男一女同桌而坐。

 

我是獨生子,只有一個同年出生的堂弟,我們五歲時同一年失去母親,從軍以後沒有接觸過異性,和女同學坐在一起有點不自在,何況那個年齡深怕同學取笑,與同桌的女同學不敢多說話。

 

另一方面我這個鄉下小孩,突然走進了文明的社會,與“正常”的孩子們在一個空間生活、求學、和玩耍,開始了“正常的童年生活”,由於我困難的家世,又當過兵和打過仗,比大家識時務,深得同學的愛戴。

 

幾個月之後,我們小學畢業了,直接升上誠正初中學(初中),開始學習英文,慢慢進入數學和科學的領域,讓我大開眼界,同學們還推選我和林中做班長和副班長,我們擔負了為同學謀求福祉的責任。

 

我已經不記得為什麽會照團體相,看到照相的日期1954(民國43)3月,我們是初中一年級下學期,照規定孫立人總司令任期到5月屆滿,但是蔣介石這個月忙著他“連任(總統)”的事務,所以沒有調動高層人事。學期結束時我們讀完了初一,放暑假期間,蔣介石把孫立人調任為沒有軍權的參軍長,黃杰繼任陸軍總司令。黃杰上任後,陸軍不再辦理子弟學校,高雄縣不得不接過去承辦,於是私立誠正中學改為縣立,校長也因此而換了人,校長王景佑和夫人孫菊人老師開始在家賦閑,這張照片是王校長在誠正學校智班最後的照片。此外誠正學校的所在地“誠正新村”也改名為“黃埔新村”。一年後,蔣經國的大陰謀偽造了“郭廷亮匪諜案”,孫立人將軍被監控起來,社會從此不但看不到孫立人,連他的名字和遠征軍的故事都成為禁忌,大家不敢談論。"誠正中學”也就改名為“高雄縣立鳳山中學”,小學仍然保持了誠正兩個字,經過多次“教育改革”,現在叫“誠正國小“。【註:筆者曾到誠正國小,校園有些變化,但網上的“學校簡介”看到“學校沿革”一節的歷史,與當年事實並不符合,連創辦人孫立人的名字都沒有,“4.民國四十五年九月王景星先生接首任校長。”是指王景佑先生嗎?,往事?!】

 

繼幼年兵總隊被強迫解散的命運,孫立人將軍創辦的誠正小學和誠正中學也就被摧毀了,但是這些校友如今各有成就,散布在世界各地,對母校更加懷念。誠正的同學感情深厚,六十五年過去了,但是不少校友還相互保持聯絡,我們在世界各地相聚,甚至從各地回到台灣聚會,見面時看到一個一個已經是老人,可是腦子裏浮動的是大家小時候的模樣,難免不想到當年一起踢足球、搶籃球、托排球、玩蹺蹺板、蕩秋千、捉迷藏、等等。回到昔日的校園“誠正國小”,促景生情,也想起在鳳凰樹下高聲朗誦英文課本的情景。

 

回想當年身為軍人的老師,或者是軍官的夫人,他們像一支蠟燭,點燃了自己,照亮路途,指引我們向前邁進,他們當中不少後來也受到政治迫害,如今都刁零了,難免不覺心酸。

 

讀初中時是情竇初開的年華,不過大家仍然是小孩子,連初戀都談不上,更不是什麽戀愛,可是互相會羞澀地斜著眼對看,明亮的眼睛傳達無比的深情,暗暗地“吊膀子”,雖然只是雛戀(Puppy Love),那種情景給我們幼小心靈不少快慰和鼓勵,這些從來沒有約過會的情人,不時在腦海中蕩漾,一生難忘。這種溫馨有時在聚會中呈現,也可能在書信中隱隱地透露。

 

記憶不隨時間改變,那是永恒的,美麗的,陪伴我們一輩子。

 

祝賀

誠正校友相互祝賀,並向各界人士致喜!

 

聖誕快樂!新年如意!

Happy New Year

耶誕快樂!新年如意!

誠正賀耶誕-2017.jpg

誠正校友會聯絡人 曹元禮 近日寄給大家的賀卡!

arrow
arrow

    黃埔新村文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